經常會有網友問我,你們網絡到北美的延時多少,到歐洲的延時多少?
說道這個延時問題,我就想好好思考一下延時在國際專線和IDC網絡中的參考價值有多大了。
首先了解下什么是網絡延時?
網絡延遲是指各式各樣的數據在網絡介質中通過網絡協議(如TCP/IP)進行傳輸,如果信息量過大不加以限制,超額的網絡流量就會導致設備反應緩慢,造成網絡延遲。
我理解的網絡延時指的是端到端應用過程中單程傳達所需要的時間。
針對國內網絡:
1~30ms:極快,幾乎察覺不出有延遲;
31~50ms:良好,沒有明顯的延遲情況;
51~100ms:普通,稍有停頓
>100ms:差,丟包并掉線現象
一般國內全國的延時都在50ms以內。比如北京-上海的延時在30ms左右,北京-深圳的延時在40ms左右。
針對國際網絡,以上海為例:
上海-香港延時在60ms以內;
上海-洛杉磯延時在180-210之ms間,不同運營商不同路由,延時不一樣;
上海-紐約延時在230-250ms之間;
上海-歐洲延時在220-330ms之間;
到美國的延時大部分的運營商都是一致的,因為走的是海底光纜。但是到歐洲的延時國內基礎運營商的網絡都有很大的差異,走陸地光纜延時在230ms左右,走海底光纜延時會在300ms以上。
延時是路由來決定,路由的遠近直接決定延時的大小。國內的Chinanet互聯網出口與CN2的數據鏈路服務延時就不一樣。同樣到海外,單純的互聯網產品和有國際出口的產品延時不一樣。針對IDC機房,同樣的IDC機房普通的互聯網帶寬與有國際資源的互聯網帶寬延時是不一樣的。
說到這里,我只想說,我的理解其實延時至網絡擁塞的時候產生的,很多情況下從深圳-倫敦,延時會發生很大的變化是因為從深圳到倫敦過程中,網絡擁塞嚴重,網絡自動篩選不擁塞的路由導致延時增加。
拋開互聯網服務,如果在數據鏈路服務,比如iplc、MPLS VPN、VPLS等服務中,延時的意義并不大,因為有SLA協議承諾、可以保證延時和其他幾個重要的數據:丟包率、抖動和帶寬大小。
因此目前IPLC和MPLS VPN等服務被廣泛的應用與企業內部組網中,替代互聯網產品作為專門的內部通信鏈路。在IDC機房的互聯中,SDH和數據鏈路、MPLS VPN被廣泛的應用。
總之,在實際的國際專線和IDC網絡中,延時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數據衡量網絡的品質,但更多的需要評估網絡的整體品質。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和預算,選擇適合企業戰略發展的IDC機房和國際專線服務。
本文作者易勝,目前就職于太平洋電信,歡迎溝通和交流!
下一篇:企業全球分部VPN網絡互聯方案